向特斯拉超充敞開大門
根據Tesla官方公告(2024年6月30日)指出,Lucid Motors將在7月31日起,開放Lucid Air車主透過Tesla Supercharger CCS轉接器,在北美地區的超過1.2萬座超充站進行充電。這則新聞一出,不僅讓豪華電動車車主有了更多充電選擇,也瞬間成為EV圈熱議話題。作為一位白天在新竹科學園區負責半導體軟體專案管理、晚上則化身部落客的「竹科媽媽」,我常收到讀者詢問:如果我也開Lucid Air,是否能像Tesla那樣輕鬆把車開到任何一站?這篇文章就帶大家從生活面、技術面和媽媽視角,逐一拆解超充相容的影響與準備事項。
充電速度與成本大解析
雖然Lucid Air可以使用Tesla超充站,但在充電速率上有所差異。根據Tesla V3 Supercharger技術規格,最高輸出功率可達250kW;而Lucid Air官方數據顯示,使用CCS轉接器時實測充電速率上限約為150kW,相當於僅能達到Tesla車主最高速度的六成。以一台Lucid Air Dream Edition從10%充到80%為例,Tesla車主約需25分鐘便可完成,而Lucid Air則約需40分鐘。
成本部分,Tesla目前在北美以每度電約US$0.28計費,換算台幣約NT$9/kWh。若以Lucid Air 112kWh電池作滿收費,最高花費可達NT$1,008;但考量實際在50%以下快速充電效率更高,單次補充約50kWh,預估費用約NT$450左右。整體而言,比起直流快充樁每度電NT$12~15,使用超充仍具價格優勢。
實測經驗融入日常生活
要在Lucid Air上使用Tesla超充,首先必須購買官方CCS to Tesla充電插頭轉接器,建議預留約USD400(台幣約一萬三千元)預算。此外,車主需下載Tesla App並完成身份驗證及付款設定,確保信用卡資料綁定無誤。實際操作上:
1. 抵達超充站後,停好車後先打開車門下方的CCS插口蓋子。
2. 將CCS公頭插入車身,再配合轉接器頭接上Tesla充電槍。
3. 開啟Tesla App掃描超充槍上的QR Code,或直接選擇App內站點開始充電。
4. 透過車載中控與App可即時監控充電功率、電量與預估時間。
若平時通勤路線中有超充站,對於偶爾跨州自駕或定期長途旅行,都能節省等待與搜尋充電站的時間,提升旅程彈性。
風險提示與應對策略
雖然方案看似理想,但導入過程仍存風險與使用門檻。首先是轉接器相容性問題,實際測試中少數案例出現插頭鬆動、通訊異常導致充電中斷。建議車主初次使用時,務必在白天或有技術支援的情境下測試,並隨車攜帶備用CCS連接線。其次為付費機制差異:Tesla採按kWh計費,而部分地區受電力法規限制,改為按分鐘收費,若遇高峰時間(如週末午後),每分鐘費率可能高於單價模式,導致最終帳單超出預期。面對這些風險,可從以下幾點因應:
• 登錄Tesla App推播通知,隨時掌握超充站即時狀態;
• 事先預估行程中各站最高充電時間,避免臨時補電成本失控;
• 如常用路線尚無超充站,仍應兼顧自家或第三方CCS/DC快充網絡,以防受限於單一充電品牌。
媽媽心聲:新挑戰
以「竹科媽媽」的身分看,開電動車最重要的不僅是充電效率,更是如何與家庭日常織成一體。每週帶孩子上課、週末出遊,若周邊站點多元,彼此調配就像安排孩子課後班一樣靈活。可是,我也須坦承:平日接送與工作兩頭跑時,不可能每次都留30分鐘試新設備;因此我會優先選擇公司或社區停車場的保留樁,並把Tesla超充當作跨州旅行、長途自駕的備用方案。
最後,這項新策略對Lucid Air車主而言,既是體驗更多充電生態的機會,也帶來新一輪行前規劃考驗。歡迎各位Lucid Air車主或EV愛好者,在下方留言區分享您的超充初體驗與實用技巧,讓我們共同交流,讓電動車生活更貼近家庭需求!